ENG
關於仁愛堂
主席的話
鄭慧賢博士  

戴凱倫小姐
仁愛堂第四十四屆(癸卯年)董事局主席

承蒙諮議局委員及董事局成員的鼎力支持,本人非常榮幸獲推舉為新一屆董事局主席。從小到大我就相信,善良是一種選擇,長大後有所歷練便覺得,有能力去成就他人,貢獻社會乃幸福感的來源之一。所以今年我也會帶領仁愛堂以「擇善而行,愛眾扶郡」為宗旨,繼續傳承和開拓善業,以市民大眾的需要為依歸去優化及拓展不同的福利服務,務求令更多弱勢社群得到更適切的幫助。

 

社會服務

多元化青年工作 培育有承擔人才

本堂將配合政府將公布的「青年發展藍圖」,進一步加強多元化的青年工作,積極回 應不同服務需要。 今年,本堂將繼續致力為香港發掘及培育更多有承擔、有理想、 熱衷服務社會, 願意為香港未來而奮鬥的青年人才。

 

仁愛堂青年夢工場自 2017 年 4 月開始,提供平台讓 15-29 歲青年透過社會創新手法建設社區,在地區裡發展不同青年社創項目,計劃開展至今已資助發 展 55 個青年社創組織,成功培育 202 位地區青年領袖,落實「青年參與,建設社會」 的目標。今年,本堂將會成立仁愛堂青年夢工場督導委員會,本人亦會親自出任該督導委員會的召集人,引領他們更有效地實踐他們的創新能力和點子,凝聚社會。

 

我非常感恩我年輕時有很多前輩指導,令我見到成長階梯。好多人覺得香港青年競爭力越來越差,對香港青年人失去信心,但我不同意,特別現在有大灣區機遇,政府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試行時候超過萬個畢業生爭取3500個職位空缺。今年計劃將會恆常化,只要了解市場機遇,香港青年人都可以有發展空間,所以本堂致力為青年人提供生涯規劃服務,同時配合工作實習機會,讓青少年認清個人特質及市場機遇,加強個人競爭力。

 

仁愛堂社區中心、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及學校社工單位亦會舉辦一連串活動,以協助 防止青少年自殺、吸毒及出現情緒及精神健康等問題。本堂亦致力為年青人提供生涯 規劃服務,透過輔導及活動,讓青少年更認清個人特質及強項,同時配合工作實習體 驗,了解真實的工作環境,加強個人競爭力。

 

過渡性房屋「仁愛居」即將入伙

位於洪水橋的「仁愛居」過渡性房屋項目獲房屋局資助超過 2 億 2 千萬元,興建合共 410 個組合式房屋單位,供已輪候公屋三年或以上,或居於不適切住房人士申請。項 目為期 5 年,以收取住戶入住許可費以自負盈虧方式營運。首批獲選住戶預計將於 2023 年第二季入伙。

 

除了提供舒適居住環境,仁愛居以社區營造概念,為住戶提供多元化的社會服務,例 如僱員再培訓及區內工作配對服務,協助居民善用區內資源,節省通勤時間,騰出時 間樂享天倫及參加仁愛居舉辦的文娛康樂活動、技能增值工作坊及社區共學計劃等, 促進鄰里互助和發揮個人才能,貢獻社會。

 

承辦新長者日間護理中心

本堂成功於屯門和田邨承辦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承蒙吳瑞麟總理(2019-2020年度)慷慨贊助,該中心正式命名為「仁愛堂吳偉光紀念長者日間護理中心」,為 60 歲以上合資格長者提供日間照顧、復康運動和社交活動,亦為護老者提供各類支援,名額 60 名,由整筆過撥款資助,每年營運費約 763 萬元,於 2023 年 3 月投入服務。

 

中心在設計方面盡量營造社區生活氛圍,更獲港鐵捐贈退役輕鐵車組件,將中心大堂 走廊佈置成車廂,另外亦有仿照茶餐廳的用餐區及擺放具懷舊感的設施,為長者創建 自然舒適及有歸屬感的社區環境。 配合政府於 2017 年公佈的安老服務計劃方案,本 堂亦將在轄下安老服務單位持續建立數據湖健康管理系統、推動樂齡科技及照顧者支 援服務。

 

仁愛堂羅台秦關愛基金(精神健康)  紓緩照顧者壓力

「仁愛堂羅台秦關愛基金(精神健康) - 仁心向晴照顧者支援計劃」由 2019 年 7 月開始,以跨專業協作模式支援四類照顧者,包括照顧長期病患者、患有認知障礙症者、有特殊學習需要兒童及單親家庭的照顧者,計劃開展至今已有超過 300 位照顧者及其家庭受惠。承蒙社會福利署攜手扶弱基金及農本方資助,由 2021 年 9 月開始推行「仁心向晴照顧者精神健康支援計劃–仁心連線」,從而增加照顧者的照顧知識和減壓技巧,以及促進照顧者間的互助。

 

醫療服務

仁愛堂中醫防治基層三高先導計劃

仁愛堂積極嚮應政府 2022 年提出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推動發展基層醫療服務,以預 防勝於治療的理念,提早介入慢性病健康防治及管理,從而提升全民健康。 根據香港衛生署調查,本港近六成市民患有其中一項「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當中基層人士患三高的比例相對比整體人口高,他們因忙於工作往往忽略飲食作息,亦因錯過最佳治療期,隨後引 發中風、糖尿病等併發症風險亦較高。

 

仁愛堂中醫服務紮根社區多年,希望進一步為區內居民推行防治三高的先導計劃,該 計劃會採取「西醫監察,中醫治療,營養指導」為基本框架,定期測試社區內目標人 群的血糖、血壓及血脂指數,一旦發現問題,即可以中醫藥介入治療,直至恢復正 常,減低進一步發展至重大疾病的機會。

 

流動中醫醫療車邁進 20 周年

本堂於 2003 年全港首創流動中醫醫療車,轉眼間服務全港市民達 20 個年頭,至今共 開展 35 部 醫療車,累計服務人次超過 285 萬。本堂今年將舉辦「流動中醫醫療車 20 周年感謝日」,市民在指定日子於全線醫療車求診,皆可免費獲得中醫診症連 1 劑濃 縮中藥。另外為使更多有需要人士受惠,本堂將積極拓展流動中醫醫療車的服務點至 各大公共屋邨,繼續以病人福祉為首位,讓全港市民可以享用質優價廉的中醫服務。

 

仁愛堂史立德夫人青少年兒童醫療基金 續拓展服務範圍

仁愛堂史立德夫人青少年兒童醫療基金自 2016 年成立起,致力提供精神科專科醫生診 斷及治療服務予基層家庭的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兒童。今年,服務範圍已擴展至 沙田共八區,基金將會繼續積極拓展服務範圍,鼓勵更多學校轉介個案,幫助有特殊 需要的學童健康成長。

 

仁愛堂莊舜而醫療基金(治療癌症)  探討延伸資助至天水圍醫院

仁愛堂莊舜而醫療基金(治療癌症)自 2007 年成立以來,一直全力資助有經濟困難的公 立醫院癌症病人購買自費治療藥物,以提高病者的存活率及改善生活質素為宗旨。有 見天水圍醫院於去年 11 月 開設了臨床腫瘤科日間中心,基金將積極探討延伸資助至 天水圍醫院,惠及更多癌症病人。

 

教育服務

在音樂中共同成長 樂也融融家庭支援計劃

仁愛堂教育服務科致力支援特殊需要的學前兒童及其照顧者的需要,本堂幸獲醫務衞 生局第二期精神健康項目資助計劃撥款近港幣 200 萬,將於 2023 年起推行為期 18 個 月的「樂也融融」家庭支援計劃。計劃會透過家長講座、音樂治療工作坊及家長互助 音樂小組三大項目幫助有特殊學習需要幼兒、紓緩其照顧者的壓力、促進照顧者與幼 兒間之親子關係及建立家長群體,讓照顧者們互助同行。

第三屆名師出高徒計劃 培育教育界人材 。

 

第三屆名師出高徒計劃 培育教育界人才

響應政府積極推動職業專才教育,仁愛堂第三屆「名師出高徒」即將推出,此計劃由 2011 年起成功引領眾多年青人認清自我及為未來職業生涯作好準備 —— 今年,承蒙 仁愛堂蔡黃玲玲教育基金贊助,計劃以培育新一代的教育界人材為主題,為有志投身 教育界的中學生推出度身訂造的「菁莪師友計劃」。學員將能透過此計劃了解教育事 業的不同面向、體驗教育工作者的日常,為未來投身教育界作好準備。

 

建立英語氛圍 培育音樂素養

仁愛堂於早前提供了循序漸進的三層式教師培訓,由本堂屬下幼稚園老師及校長組成 之仁愛堂英語及音樂發展小組,持續進行專業交流及共同備課,為仁愛堂的特色課程 奠下了穩固的基礎。在本年度,仁愛堂屬下 11 間幼稚園的英語及音樂課程發展小組將 與更多學校合作,並共同強化教師培訓,為發展具英語及音樂特色的仁愛堂校本課程 邁進重要一步。

 

傳統技藝 深化學生家國情懷

「仁愛堂蔡黃玲玲教育基金」一直以發展優質教育項目為宗旨,推動學生的全人發 展,提升環球視野。教育基金今年將繼續以中國文化教育為發展方向,並以「書情畫 意」為題,資助屬下中小學及幼稚園籌辦文化活動,提升學生國民身份認同。同時, 教育基金亦會籌辦《看圖知己》項目,透過口述歷史訪談、國畫及朗誦比賽,增強跨 代共融的感染力,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及歷史的興趣。此外,教育基金亦會繼續舉辦 「童來才藝馬拉松」活動,邀請全港學生以接力形式展示才藝,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 學生籌款,營造共融的社會,為社會培育多元的人才。

 

培訓及項目拓展

 

開展人工智能培訓班 提升個人競爭力

隨著人工智能面世,相信各行各業都會有革命性的新一頁,老師可以用來準備教材,基層市民學生亦不用再負擔昂貴的私人補習,得到個人化的教育需求。AI的應用技巧必定是提升個人競爭力不可或缺的一個技能,所以今年仁愛堂YES培訓學院將會拓展人工智能應用培訓班,令青年人及弱勢社群可以善用創新科技提升個人競爭力。此外,除了培訓課程,學院亦會與深圳《青勵德研學》合辦交流團,帶本院學生往大灣區參觀各大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企業。

 

各業復常 加強培訓轉介人才

仁愛堂僱員再培訓服務即將邁進三十周年。今年,仁愛堂獲僱員再培訓局撥款約港幣 5,300 萬元,批出學額近 7,000 個。未來將會力求創新,研發新課程、新服務。因應中 港通關,多個行業包括旅遊、飲食業、及零售業等,均需要大量前線人手以應付市場 所需,故本堂來年會致力協助轉介人才,合作推動培訓及舉辦招聘會等。

 

「生涯規劃服務」拓展至小學及加強這理安老服務培訓

仁愛堂YES培訓學院銳意將「生涯規劃服務」拓展至小學,於小學舉行生涯規劃講座、工作坊等。另外,為回應施政報告提到未來「加強長者照顧服務及增加安老院舍宿位」的政策,學院將加強現時護理安老培訓的服務,邀請專業護士加入團隊,協助繼續完善及優化護理課程的設計。

 

「生涯規劃服務」 拓展至小學

「生涯規劃服務」除了服務全港中學生外,來年亦將拓展至全港小學生,項目會側重 於培養學生探索自我、培養社交技能,協助他們了解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念,引導他 們思考自己的未來發展。

 

舉辦文化康樂藝術活動 連結社區

深水埗區議會仁愛堂美孚鄰舍活動中心將深化連結社區的角色,為社區帶來不同的 「文化、 康樂、藝術」活動。來年中心將會與不同社區伙伴及文化組織合作,提供更 多元的表演活動,為藝術工作者提供交流及展示平台,提升社區凝聚力。此外,中心 會繼續推動新興運動項目的發展,例如匹克球、三葉球、地壺等,透過小組培訓和比 賽,普及新興運動,為社區注入動力。

 

仁愛堂賽馬會職涯發展及創業支援中心即將啟用

獲「行政長官社會資助計劃」撥款港幣3,600 多萬元資助的仁愛堂賽馬會職涯發展及創業支 援中心工程將於 2023 年下旬完成,多項服務將會開展以回應市場需要。場地設有創意 媒體區、創業共享空間、以及展覽區可舉辦現時流行的文青市集等,希望服務可惠及 青年階層。

 

另外,「愛搵工」職位空缺搜尋平台即將啟用,為僱主及求職者提供多一個更有效率 及方便的招聘及求職平台,期望可相輔相成地為市民提供全面的培訓、就業及創業支 援服務。

 

可持續發展

「綠在屯門」 創意活動灌輸環保意識

仁愛堂作為綠色機構,一向積極於社區推動環保回收及教育推廣工作。由本堂營運的 「綠在屯門」未來將繼續推出創意活動,包括「親子環保獎勵計劃」、「屋苑回收奬勵計劃」、 「屯門綠悠遊導賞徑」等,將環保訊息推廣至不同年齡層的屯門居民,同 時將繼續致力增加目標回收總量,為競投下一次後續合約做好準備。

 

加強康體服務 全面照顧市民身心健康

位於屯門的仁愛堂鄭耀源紀念健體中心完成翻新並投入服務,佔地約 15,000 平方尺, 繼續為屯門居民提供質優價廉的康體服務,同時會加強與區內團體合作,為有不同需 要的居民提供度身訂造的康體活動。而隨着防疫措施放寬,仁愛堂將會復辦各項大型 賽事,包括健美比賽、羽毛球賽及跆拳道比賽等,全面照顧市民身心健康。

 

持續拓展社會企業 家居樂推星級管家

本堂開設的第 4 間社會企業「家居樂」推出「星級管家服務」,為區內中產家庭提供 專業及個人化服務,包括專業收納、按營養師健康餐單備膳、妥善處理家居可回收物 等。「家居樂」亦期望將家居支援助理升格為更專業的家務專員,鼓勵他們持續進修 增值,為職業生涯提供更大的拓展空間。我們同時亦會繼續研究成立更多具效益的社 會企業,以助弱勢社群就業。

 

團結一致 用心服務社群

我明白要將上述發展項目一一落成,除了需要我們全體董事局成員群策群力,也仰賴各個政府部門、 各界友好的支持,以及仁愛堂員工上下一心,團結一致。

 

在此,我更要多謝我的父母,特別是我媽媽羅台秦主席MH,是她把我帶來仁愛堂這個大家庭,以身作則鼓勵我要積極參與堂務,用心服務社會,讓我在慈善事業上發揮所長。我承諾必努力履行己任,在前賢的堅實根基上,讓仁愛堂的善業發展更上一層樓。謝謝各位!